1. 首页 > 健康

脑萎缩得防范重点?

脑萎缩得防范重点?

如何预防脑委缩的发生

  ●预防与调护

  (一) 对脑萎缩的预防主要是延缓衰老,所以对5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适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延缓衰老中药(如回阳还春汤、还精煎),有利于改善脑细胞的衰老症状,可预防病情发展或加重。同时,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快,生活安定,对延缓衰老及预防本病发生亦有一定意义。

  (二) 调护

  对已发生脑萎缩的患者,要注意饮食营养和日常生活清洁卫生,督促病人自己料理生活,鼓励其参加适当的劳动,使他们与环境保持一定接触,以减慢其精神衰退进程。同时应注意防止褥疮、感染和骨折,不让病人单独外出,以免迷失走失。

  ●预防脑萎缩、老年痴呆应从家庭做起

  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老年痴呆其危险因素有数十种,其中较肯定的因素有高龄、家族史和因头部外伤出现意识丧失的脑外伤患者。特别是家族史是最肯定的因素。

  脑萎缩、痴呆症将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晚年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但有药物可以延缓其发展的过程,改善现有的症状。所以预防老年痴呆从家庭开始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护理应做到:

  ①加强营养、改善营养状况,保持膳食平衡和心理健康;

  ②多读书、多看报,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适度参加锻炼;

  ③增进认知活动,努力恢复以前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④增强病人的定向力,若定向力障碍严重时,应避免单独外出;

  ⑤促进语言沟通,协助病人增加人际交往,如参加娱乐活动,户外活动;

  ⑥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减少室内物品的变动,保障病人安全;

  ⑦注意清洁卫生,维持病人皮肤的完整性。

  祖国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蕴藏着无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我们用于治疗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合并肌萎缩的内外疗法是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形成的一个新的治疗体系。

  中医中药治疗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合并肌肉萎缩的优势:中医中药治疗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合并肌肉萎缩,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显示了中医的优越性。

  1.整体观念:《内经》中有关肝主筋脉,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气血濡养经络骨结等论述,是临床的理论基础。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亏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人体的损伤必然影响到整体,因而整体治疗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开通经络:活血化瘀是治疗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合并肌肉萎缩的原则,治疗之法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经络不通,经络不通则脑和肌肉失之营养。

  3.重视外邪为患:本病为外邪侵袭,精血津液运行受阻,故致肌肉神经损伤,只有祛除外邪,才能保证津液不至枯竭,生化有源,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合并肌萎缩才可以恢复。

  4.强调身体亏弱:把心、肝、肾、脾、胃的虚损当做重点,是中后期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肌萎缩继续发展的主要病机,身体越虚弱病情越重,病情加重身体更虚,形成恶性循环,故应及早治疗为主,这是抵御此病的根本。

  5.补益脾肾:脾肾是子母之脏。脾主气血,肾主藏精。肾精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精气血是相互贯生的,脾主四肢充肌肉,肾主骨,通经络,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

  6.顺势疗法的运用:通过内服,外洗的治疗,点穴按摩合理的功能训练,调理脏腑,恢复正气。

  我们在治疗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肌萎缩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1疗法的独特性:以内服外疗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对症治疗,因势利导,辩证施治。2用药的特殊性:选用独特渗透力强的药品,采用科学的工艺,把药品的有效成份,通过中性载体使药物进入血液中,直达病所,解决了吸收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我院脑瘫病治疗中心的专家们独辟蹊径,除内服药外还采用外洗药相结合并举,治疗各种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肌萎缩,开创了脑萎缩肌萎缩内外治的新突破。外洗药的运用是通过药物强力渗透,渗透皮层直达患处,达到活血通络,濡养肌肤之目的,热量参与血液循环,末稍神经与新陈代谢协调一致,达到益气生肌,壮骨生髓,开通运动神经,调节末稍神经,修复坏死的微循环,使坏死的肌分子重新再生。

  在用药方面通过超常规用药,如蜈蚣具有辛窜有毒,攻毒散结之效,全蝎归肝经,走脏腑,达经络,可加大剂量用药,具有活络通痹之功效,细辛味辛性温,归肺、肾二经,具有散寒解表,温肺化饮之功效,水蛭,苦、咸、有毒,具有活血化瘀,消毒排毒的作用,老鹳草,辛苦,归肝经、大肠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且效果良好。马钱子是巨毒药物,但恢复神经功能效果奇好。

怎样预防脑萎缩

大脑脑细胞衰老、死亡,逐渐形成脑萎。人4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脑萎缩日益加重。如果大量的脑细胞萎缩,就出现记力显著减退,智力降低,甚至出现老年性痴呆,国外称为阿尔茨海默氏病型老年期痴呆。

  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原因很多,其中最生要的是饮食因素。因为科学家发现地中海地区的居民由于日常食谱中以蔬菜、水果、鱼类为主,食用油是橄榄油,所以患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的很少。而世界上其他地区60岁以上的人患此病的人占总人口的10%~15%,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约占有500万人患老年性痴呆。

  中外科学家研究发现,下列食物可防治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6、B12的食物

  科学家们发现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液中的高半胱氨酸明显高于正常人。补充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6、B12的食物,可降低高半胱氨酸在血中的浓度,从而起到防治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富含叶酸的食物有绿叶蔬菜如菠菜、莴苣叶、红薯叶、芹菜叶、小白菜、青花菜以及西红柿、柑桔、菌类、西瓜类。

  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糙米、粗面粉、酵母、菠菜、牛肝等。

  富含B12的食物有鱼、虾、鸡蛋、大豆、香菇、雏菊、豆豉、牛奶等。

脑萎缩的有效预防方法有哪些,给介绍一下呗。

脑萎缩是近年来对大家身体影响很大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不但影响了患者们的健康,而且在心理上也造成患者的受堵。患者不但缺乏正常的生活能力,而且也无精神方面的寄托,不想结果变得如此不堪,日常的预防是必不可少的。脑萎缩该如何预防,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来了解。

1.饮食清淡过于油腻的饮食习惯,不但对消化不利,而且引发便秘的概率比较大,这也是诱发大家心脑血管出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把握好规律和健康的饮食原则,清淡健康的进食,保障健康的同时,也降低脑萎缩的发生率。

2.增加社会活动人的大脑只有通过适当的运转才能保持灵活性,否则会加快老化,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日常可怕增加一些益智性的活动,促进脑部的活跃度,增加循环,抗止老化的进度。

3.积极预防疾病很多其他心脑血管类病的发生是诱发脑萎缩的根本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首先要对这些高危病进行预防和治疗,通过各方面的注意来维持身体的健康情况。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常规的脑萎缩的预防方法,希望可以为广大的中老年朋友们提供方便,加强身体方面的保健,增加运动,不但是对所有人的一种提倡,而且还能预防危险性疾病对健康的侵害。珍珠活络二十九味丸是纯蒙古国进口药,因为其独含的成分神经干细胞生长素,可以打通淤阻栓塞,在脑髓表面形成一层屏障,从而促进脑髓大量再生,阻止脑神经的饥饿状态,避免脑神经细胞因为失养而死亡。让受损的脑神经得到修复,让断裂的神经网络重新建立起来,从而支配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怎样防止脑萎缩?

脑萎缩是一种脑组织细胞相应减少而引起脑神经功能失调的疾病,脑萎缩在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痴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痴呆症。

脑萎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组织体积缩小的一种精神衰退性疾病,多由遗传、脑外伤、脑梗塞、脑炎、脑缺血、缺氧、脑动脉硬化、煤气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

脑萎缩的治疗原则是: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容易取得较好的疗效。

2.促进正常发育、抑制和改善异常运动和姿势。

3.综合治疗: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除针对运动障碍进行治疗外,对合并的语言障碍、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癫痫也要进行治疗。

4.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5.针对病因,辨证辨病、标本同治、调节五脏六腑、营养脑细胞、促进脑组织发育。

位一体疗法治疗脑萎缩的具体方法:1.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辨证理论,进行中医临床分型,一般将脑萎缩分为肾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痰蒙脑窍型、瘀阻脑络型四型。然后依据临床分型,再选择穴位和治法,确立治疗方案。

(1)针灸

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

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

配穴--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

针刺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余穴均用补法。

②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

配穴--肾俞、胃俞、关元

针刺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余穴以补法为主。

③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丰隆、脾俞、神门

配穴--曲池、百会、阴陵泉、风池

针刺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④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风池、太冲、血海

配穴--百会、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针刺方法: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上述针灸选穴是临床选穴的基本指导原则,在实际施治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选用,以达最佳治疗效果。另外,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用头针治疗,如有运动功能障碍的选用运动区;共济失调者可选用平衡区;语言障碍者可根据语言障碍的类型分选语言区(语言Ⅰ区、语言Ⅱ区、语言Ⅲ区);有感觉障碍者,可根据感觉障碍的部位选择相对应的头针感觉区;有震颤者,还可选用舞蹈震颤区。当然还可运用时间针灸,定时开穴施治,采用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定时开穴进行针灸将可在选穴少的情况下,取得较为突出的疗效。针灸治疗,每天1次,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病人身体有其他发热、感染、血液病、软组织损伤等不宜针灸者可暂停针灸。

(2)推拿

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肢体或穴位和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

对于脑萎缩的患者来说,如果没有肢体功能障碍,推拿部位则以头面部为主。头面部采用的推拿施治手法主要有:开天门,推坎宫,分推额阴阳,揉运太阳,双揪铃铛,分推面颊,掐人中,点揉神庭、百会、前顶、后顶、脑空、脑户、风池等穴,五指拿头顶,三指拿颈项,扫散法,干洗头等。

若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则同时要求做肢体推拿,上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拿上肢、滚上肢内外侧面,点揉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等穴,摇上肢肩、肘、腕、指关节,捻指,拔伸手指,搓上肢,抖上肢等;下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滚下肢内外侧面,拿下肢,点揉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拔伸下肢,摇下肢髋、膝、踝关节,抖下肢等。腰背部可选用滚法,擦法,拍法,点揉背俞穴、华佗夹脊穴等手法。另外,对于小儿患者还可采用捏脊,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根据症候的虚实,选用脾经、肾经、心经、肝经、肺经的补泻手法进行对证施治。

推拿手法每天治疗1次,每次30分钟,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由推拿医师直接给患者操作。注意有骨质关节结核、骨髓炎症、按摩部位局部皮肤破损、妊娠期、出血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及脓毒血症等推拿禁忌症者禁用推拿手法。

2.康复

(1)运动功能康复

对脑萎缩患者的功能康复,有平衡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者最重要的是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另外还有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增强肌力训练等等,重点介绍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

平衡功能的训练在脑萎缩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十分重要,这些患者由于平衡障碍,影响了许多日常功能活动的进行,因此平衡的康复训练对于有平衡障碍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把训练分为以下四步:①坐位平衡训练:先让患者体会坐位的感觉或用镜子矫正坐位的姿势,然后训练从有倚靠到无倚靠坐,由坐在靠椅上到做在凳子上;并学会在坐位上做前后左右改变重心的动作,加强患者承重练习及左右交替抬臀负重练习。以后练习在坐位下做上肢和躯干的各种动作,并能在外界推力作用下保持坐位的动态平衡。②站立平衡练习:有些患者开始训练站立平衡很难,可先借助直立架体会站立的感觉,然后慢慢练习由依托到无依托站立。在站立位下要求触摸不同物品,并可在平衡训练器上练习重心向前后左右转移,提高双腿支撑负重能力及双腿站立平衡能力。同时可在双肩外侧或骨盆两侧施加推力,训练其动态平衡;站立的地面可从平到不平,还可让患者在海面垫上站立,随着平衡能力的改善,最后进展到站立位作头、上肢、躯干以至下肢的各种动作,在摇晃板上练习站立。③坐位起立平衡:练习从有依托到无依托下起立,注意站立时双下肢要同时负重,让患者反复体会双腿支撑坐站的感觉,可先在高凳上练习坐站,然后逐渐过渡到低凳坐站,在坐下时不要有跌落姿势;④步行平衡练习:即在训练步行中的稳定性,开始可在平衡杠内练习向前向后行走,或靠墙做向前向后移动,然后练习沿直线或在较窄的平衡木上行走,并练习在行走中突然止步、转体、拐弯及跨越障碍。随着步行能力的提高,可加快行走的速度,以提高平衡能力。

步态的训练是在分析步态的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异常步态的姿势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步态的训练是在坐位和立位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包括训练前准备,平衡杠内训练,室内行走训练,活动平板上练习行走等训练活动,以纠正患者的异常步态,帮助患者恢复走路姿势的平衡。

因在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能量消耗多,容易疲劳,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经常间断休息,以防发生过度疲劳、肌力下降。另外,在训练过程中要保护病人,不要摔倒,以防病人产生恐惧心理。

以上每一个步骤都由康复治疗师一对一进行训练,在治疗前,由治疗师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符合患者个体素质的治疗方案。运动康复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