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报表子公司的盈余公积要体现出来吗?(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合并报表上怎么把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调出来?)
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合并报表上怎么把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调出来?
会有这么两笔分录:
第一笔:
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
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这笔分录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会被抵消掉,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列示的只是合并层面的所有者权益项目金额。
第二笔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年末
这其实就是经过调整后的子公司利润分配分录,阐述了上一笔抵消分录中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金额的来源。
新准则下,子公司的盈余公积反映到了合并报表的未分配利润中,合并报表的盈余公积仅反映母公司的盈余公积变动情况。
为了便于理解,可以考虑公司做第一年合并,经过权益法调整的投资收益与 子公司的提取盈余公积、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年末未分配利润进行了抵消,其中子公司计提的盈余公积通过投资收益的这个抵消调整转移到了合并报表的未分配利润中。
扩展资料:
分配股利,原则上企业当年没有利润,不得分配股利,如为了维护企业信誉,用盈余公积分配股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后,该项公积金仍有结余。
(2)用盈余公积分配股利时,股利率不能太高,不得超过股票面值的6%。
(3)分配股利后,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盈余公积的提取实际上是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一种限制。
提取盈余公积本身就属于利润分配的一部分,提取盈余公积相对应的资金,一经提取形成盈余公积后,在一般情况下不得用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盈余公积的用途,并不是指其实际占用形态,提取盈余公积也并不是单独将这部分资金从企业资金周转过程中抽出。
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无论是用于弥补亏损,还是用于转增资本,只不过是在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的转换,如企业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实际是减少盈余公积留存的数额,以此抵补未弥补亏损的数额,并不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企业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
也只是减少盈余公积结存的数额,但同时增加企业实收资本或股本的数额,也并不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至于企业盈余公积的结存数,实际只表现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表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一个来源而已,其形成的资金可能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也可能表现为一定的实物资产,如存货和固定资产等,随同企业的其他来源所形成的资金进行循环周转。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盈余公积
合并财务报表 提取盈余公积
在企业合并中,你长期投资是以成本法核算,在合并报表时调整为权益法。
那么也就是将的长期投资按子公司的账面净资产进行调整。其实你所说的“为什么这里一个是抵消盈余公积,未分利润,另一个却是抵消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和年末未分?”只是时期数和时点数的区别,在资产负债表调整时,肯定是抵消期末的净资产(包括盈余公积),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上抵消投资收益时,肯定是当年提取的盈余公积,所以你才看到以上会计分录,一个抵消的是年末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资产负债表合并抵消),一个抵消的是提取的盈余公积(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抵消)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子公司的盈余公积需要抵消吗?
需要抵消,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全部都要抵消,只是抵消之后的处理不一样,
老制度:抵消后按照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比例还原子公司的盈余公积
比如:子公司盈余公积100万,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80%,抵消之后再还原子公司的盈余公积80万
新准则:抵消后不再还原盈余公积
合并财务报表为什么要抵消子公司因实现净利润而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
子公司实现利润后要进行提取盈余公积等利润分配,而母公司在编合并报表时因为要调成权益法,在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是也同时在自己账面上确认了投资收益,这部分投资收益最终也要进入自己的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等。所以对子公司实现的利润进行了两次分配要抵销掉子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