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到大我一直在带,短短几天时间宝宝突然厌恶妈妈我该怎么办? 孩子从出生就见不到妈妈
一直亲手带大的孩子突然离开,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这事我也有经历,起初每天晚上都很闹、哭,白天有得玩就忘记了。可过段时间就好了
儿子仇视母亲怎么办?
阿姨,我也是刚刚经过青春期的小孩,看了你的陈述,我觉得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怎么说,而不是你现在去跟儿子说什么。
成功沟通的第一步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的。沟通中的问题也是双方的。就阿姨的处境而言,我觉得现在您要做的是尝试变换角色。
我虽然不能告诉您具体如何做去改变角色,但我可以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作为孩子,我们希望家长是我们的鼓励者,而不是我们的嘲讽者;
作为孩子,我们希望家长是我们的倾听者,而不是我们的过路者;
作为孩子,我们希望家长是我们的支持者,而不是我们的反对者。
作为家长,鼓励应该是善意的,有来自成人的深思熟虑的,父母是过来人,他们知道什么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您应该给他指明,但您不能替他选择;
作为家长,倾听应该是平等的,是关切的自然流露,只有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这种“着想”是大人的,但更应该是从孩子的视角的;
作为家长,支持是坚定的,是来自对孩子的信任-------而非来自“孩子~~~怎么办”“孩子会不会~~~”之类的猜疑和过分忧虑,我们可以为我们的行为负一部分责任了,话说回来,即使付出代价,这也未必不是孩子的宝贵财富,孩子看中的是什么,不要以为是大人眼中的荣誉,财富,金钱,甚至成功,孩子最珍视的是自己动手去做一件事情的经历!
阿姨啊,刚在有点激动了。
其实您的担忧换个角度看,您的担忧源于孩子的学习成绩。除此以外,您的儿子身体健康,神智正常----说不定还有某方面的天赋还尚未发现,这已经是您的幸福了!成绩优异很让人羡慕,尤其是家长,但平心而论,难道成绩差的孩子都是废物吗!?
作为家长,不能替孩子过日子,而把一切替孩子包办的做法也是不明智的。在与孩子相处的日子里,教会孩子生活的技能,影响孩子的人格,使之健全,这足矣。
我很讨厌自己的妈妈怎么办?
去看看苏珊福沃德的书吧~~我正在看,你跟别人说,别人也不会理解你,毕竟“孝道”流传2000多年。很多人只会劝你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将爱和伤害不停地传递给我们,当我们自身的感觉和环境给我们的认知严重不符合时,会导致迷茫和无助。复其实,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是真实的,一种米养百种人,一个坏人不可能因为当了父母就变好,父母也是“普通人”,你的纠结和恨都来源于“爱”,只有明白自己的父母是“普通人”,才能以平常心来看待,才能解脱自己童年的伤害和原生家庭一直以来对你的的影响。
建议:能缓和就缓和,毕制竟是你的父母;
不能接受就远离,不要强迫自己,谁也不会真正懂得你内心已经受到的伤害。一切以你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出发,对自己好一些。毕竟一个人先学会爱自己才会爱别人zhidao,对自己负责才会对别人负责。
到了他们60岁的时候,该尽的赡养义务还是需要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不代表“爱”,但也有义务。可能父母并没有养育我们,不停的打骂……但我们要做好自己,不要让自己后悔,变成“他们”那样!
孩子太依赖妈妈该怎么办?
其一,可以采用自然后果教育的方法,上学忘带书包,不写功课,都让她自己承担后果。这些情况,如果有和老师先沟通过,效果会更好。但是提醒一次是必要的,事先说明后果也是必要的,家长不要故意让孩子犯错,因为有言在先,孩子就无话可说了。
其二,对于生活上的事情也要做同样的处理。家长要言必行,行必果,立好规矩,每次只提醒孩子一次,否则就关“禁闭”(让孩子在无人无玩具的小房间待上几分钟,六岁就待六分钟),此法不伤孩子的自尊心,还可让她难受之余反省。
其三,家长不要反复在孩子的耳边重复同样的话,每一回和她说话,尤其是教育的时候,目光和她平行接触,这点非常重要,两手稍用力按住她的肩膀,把要提醒的话及可能发生的后果清楚地言简意赅地说一遍。
其四,给孩子安排一些小任务,如自行到信箱取信,然后给予小奖励,又或留意孩子在生活自理上的点滴进步,给予由衷的赞美。让孩子知道她长大了,有本事了。体验成功比经历失败更能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这是我教育两孩子的点滴经验,他们都很能干,所以我很希望你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只要把上述步骤持之以恒,一定会看到可喜的变化,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