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父母每天给孩子100元,请问这样会导致孩子变懒吗?会不能吃苦吗?
父母对孩子哭穷,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父母习惯性地向孩子哭穷同样也会产生非常多的影响。
第一,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家长在孩子面前经常哭穷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父母总说家庭的困难没有钱的这种思想不断地加深在孩子的身上,本意是想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质,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是一种扭曲的行为。特别是对于孩子的心理造成自卑,面对花钱的时候也会畏手畏脚,甚至在心中产生一定的罪恶感。金钱并不是万能的,但有时却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的安全感。而孩子从小在哭穷的氛围中长大,面对金钱时也会更加的珍惜,以及在消费时也会更加的拮据。直到孩子长大成人这种心理一直会影响孩子的消费观,甚至会产生自卑的感受。
第二,更加的束缚孩子。这种束缚感源自于家长所灌输的哭穷思想,真正的贫穷是家中的经济情况真实的存在着拮据的情形,是一种物质上的贫穷。而家长口中所说的哭穷思想会造成孩子心理以及思想上的一种贫穷,这种思想上的贫穷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束缚,而且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约束感,在物质上得不到满足。
第三,造成扭曲的金钱观。人们在面对金钱财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态度,而人们的金钱观的树立也是在成长过程中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对于从小生活在家长哭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来说,小时候得不到物质的满足花钱时也会畏手畏脚,而在长大后有了经济能力以及经济自由之后所形成的金钱观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为了满足眼前的物质享受而去填补儿时由于父母哭穷所造成的内心的自卑感,造成盲目的追求物质成为一位购物狂,形成了扭曲的金钱观。
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越来越“懒”?
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劳动意识
孩子劳动好处多多 家长应时时督促孩子劳动
,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业负担重,功课太多,安排劳动有困难。 第二个原因是家长怕孩子干不好,还不如自己干痛快、省事。劳动习惯必须有一个培养过程。今天怕麻烦,明天的麻烦会更多。一个懒人,一辈子都是麻烦。 第三个原因是家长可能有一种误解,认为电气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不论社会工作还是家庭生活,需要劳动越来越少,现在不必让孩子劳动。 第四个原因是家长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有的家长认为今天的孩子就是应该享福的一代。情感占了上风,劳动教育被忽视了。 第五个原因是家长养育观念的片面性。
部分家长认为劳动与成才是矛盾的。因此过度地呵护孩子,代替孩子劳动。把孩子渐渐地养育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 第六是传统观念的负累。
忽视劳动教育的主要原因是轻视劳动的传统观念所负累。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贵贱等级观念一直束缚着人们的教育观。不少家长说:当牛做马也要让孩子读好书,有出息。所谓出息,也就是脱离劳动了。
父母一直给孩子灌输家里没钱的思想,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我们都知道,家庭的教育环境非常重要,家长的一些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一直给孩子灌输家里没钱的思想,这样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首先,感觉自卑。
如果父母总是在家里给孩子灌输家里没钱的思想,那这样的孩子他自己内心就会感觉非常的自卑。家长灌输这样的思想,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成长环境是没有安全感的,因为父母一直说自己的家里边没钱,父母所带给他的就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感觉。久而久之,孩子灰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会觉得自己在被人面前抬起头来。
其次,父母无能。
如果父母一直给孩子灌输家里没钱的思想,其实从另一个层面可以说,孩子就可能感觉到父母是无能的。如果父母给孩子灌输了家里没有钱的这样一种思想,那孩子就可能会变得不尊重父母,久而久之,他可能会叛逆,因为父母总是说家里没钱,孩子会认为是父母不作为,会认为父母不是坚强的人。
再次,打击斗志。
即使家里面没钱,父母也要给孩子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阳光的生活态度。如果父母总是说家里没钱的事,这中氛围就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处于一种没有能力的家庭生活环境当中,这样就会大大的。打击了孩子的斗志,他会觉得父母给他创造的这个环境是不是富裕的,当然自己也会觉得自己是无能为力改变现状的。
所以作为父母,无论自己家里面有钱没有钱,我们都要给孩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积极的,是努力的,更是坚强的。如果总是说自己家里面没有钱,那只能让孩子觉得父母无能,给孩子传递出一种负面的能量。
父母对懒惰的孩子该怎么办
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
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e68a84e799bee5baa631333431376564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
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
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
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
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
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
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
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
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
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
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
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