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纯灰古镇有多长的历史? 古镇历史
新乡潞王坟简介历史故事
新乡潞王坟的简介:
潞王坟一般指潞简王墓,潞简王墓坐落在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北郊13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依山据岭,四周泉壑幽深。
时人称其为头枕凤凰山、脚登老龙潭,左手揣着金灯寺,右手托着峙儿山,景色十分秀丽宜人,是中国目前保存现状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
墓主潞简王朱翊镠,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穆宗朱载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钧唯一同一母弟。其陵墓建成于万历四十三年,完全仿照万历皇帝在北京明十三陵定陵。
扩展资料:
潞简王坟主要建筑布局与北京明皇陵基本相同。墓区前首,是一座雕工颇精的石坊,上刻潞藩佳城楷书。
石坊东西两侧并列石华表两座,雕云龙图案。过石坊进入长189.5米神道,两旁排列石人、石兽15对。
形象有文臣、獬豸,狻猊,麒麟、骆驼、象、羊、马及神化了的其它怪兽,或立或蹲或卧,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石人、石兽均采用整块青石雕成,其中最大者高2.77米,最小者亦有1.55米。四百多年来,虽经历代沧桑,风雨剥蚀,仍保存完好,细部纹饰清晰,实为难得的一批艺术珍品。
走完神道,穿越一座用汉白玉砌成的三孔券御河桥,再北行百余步便是潞简王墓的正门,一座宏伟壮观的潞藩佳城展现面前。佳城外墙南北长324米,东西宽147米,城墙高达6米,全部用青色石条垒砌,整个城垣坚固而规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潞王坟
泥泥狗的传说和历史
泥泥狗是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又称“陵狗”或“灵狗”。题材十分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无所不有,造型虚幻、神秘。林林总总的怪异形体中有九头鸟、人头狗、人面鱼、猴头燕 蟾蜍、晰蜴、豆虫、蝎子等等,还有各种抽象、变形的多种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因泥泥狗造型古拙、荒诞,在众多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
著名老艺人李修身说,泥泥狗是人祖爷、人祖奶持土造人时传下来的。
传说有一年淮阳大旱,人们愁眉苦脸;无心去朝香祭祖,于是,大吴陵变得冷冷清清。忽然有一天夜里,狂风大作,阴云密布,一袋烟的功夫便下起了飘泼大雨,人们都被雷雨惊醒,从门缝和窗户向外看,只见地里黑乎乎一片,全是‘泥泥狗子’,只见它们在地里来回走动,干啥哩?再细一瞧,明白了,原来都在犁地、耙地。第二天天一明,人们跑到地里一看,地全都被犁过了,而且墒气十足,于是大家欢呼蹦跳,纷纷到太吴陵敬香叩拜。从此,人祖庙的香火旺盛起来。”
平度市灰埠镇起源于什么年代具今有多少年了
灰埠镇是全国重点镇、山百东省环境优美乡镇、青岛市文明小城镇示范点,位于胶东半岛渤海湾畔,青岛、烟台、潍坊三市交界处,全镇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辖71个行政村、5万人口。
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灰埠镇居于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扼内地与胶东半岛联系咽度喉,通过发达的高速公路、国道、铁路、水路和航空网与国内外各主要城市相连。回
灰埠镇历史文化悠久,传承了距今6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距今2200多年的两汉文明和500多年历史的明清进京驿站答风采,民风淳朴,商儒文化积蕴深厚,为历代舟车辐辏之所和商贾云集之处。
古荥镇历史
古荥镇即历史上荥阳故城的所在地,早在春秋、楚汉时,此地即为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这里留存有多处历史遗迹,因此,此域相对彼地,多了一些历史文化含量,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 进入古荥镇,映入眼帘的不是青砖黛瓦、朱栏翘檐的古街、古巷、古楼舍,而是一色的瓷砖外贴平顶楼房,与其他中原乡镇街区构建、模式无异。
由古荥镇主街西段向南拐数百米,田野处隆起一条状土丘,粗粗大大,由北朝南笔直延伸。一路前行,到达一豁口处,随同记者的古荥村民耿永卫让车停下,他下车后直往一土坡方向走去,身体前倾,双手攀援,由陡坡吃力而上,其他人尾随而至。此时脚下已是荥阳故城的西城墙。
当记者站在高大的古城垣上时,天际灰蒙阴霾,也许是这种单调的色彩见得多了,无从给人以遐想,而荥阳故城的荒凉美、沧桑感,也正于遐想之中陶我一醉。因为,它已失去原貌,只是陈迹。
城脚下有一村民说,20年前还有人在城垣上种庄稼,收成不好,也就没人再侍弄它了。古城墙多半残存,东墙早年已被济水泛滥冲毁,现已平整改作了良田,在人均不足1亩耕地的古荥镇,农民惜土如金。南墙的东端,农户竟把房舍盖在墙体翼侧的倒塌处。
不过,与城墙西北一段所遭受的厄运相比,古荥城墙实在是幸运得很。那里的农民无所顾忌地在长城墙根挖掘取土,回家垫牲口圈。据说,当地人认为那是熟土,好使。荥阳故城痛失原貌,毁坏于古代战事有多少不得而知,而如今的人为毁坏又有多少更让人扼腕不已。
我们姑且相信它今天的形貌是自然力之为,它是渐进的,迟早也会被风化为一条地垄,一条土埂,然后淹没在一片庄稼地里,断了子孙登古城墙的雅趣。在去了西墙外的汉代冶铁遗址后,看到遗址被包围在房屋内,以求很好庇护的样子,欣然之后,又觉得没了味道。据当地人讲,冶铁遗址盖了房,进行了保护,却少了一份空旷无碍的感觉美。闻言,恍然找到失去“味道”的依据。
凡陈迹,都有沧桑感,若是缺乏对某一文物陈迹史料的了解,它本身所蕴藏的文化难以与观赏者心灵贯通、释放,那你眼里所及的,是什么,也就是什么了。多数人的审美还是感觉“原状”比陈迹有看头。今天我们在山海关老龙头长城、金山岭长城、八达岭长城看到的城墙,都属于“整旧如旧”保持原状的。
荥阳故城有无恢复原始状态的必要,还没有人将此提到议事日程上,河北有一段长城正在修复,承修者把原有的残墙涂得白灰一片,或在砌筑新墙时把老墙拆除,一些专家认为,这哪里是“修我长城”,分明是“毁我长城”。
按照文物工作者的观点:不破坏就是保护。荥阳故城还是空留陈迹的好,它的感觉之美、遐想之美,一如中国古人望天空看云彩组合而自娱,多半要靠自己的心境了。
登高望远,极目处依稀可见南城陈迹,据新版《郑州文物志》载:古荥阳城初建于战国,呈长方形,南北长2000米,东西长1500米,与郑州商城面积相当,同为夯土版筑而成,但墙体(高宽)相较,荥阳故城略大于前者,而以历史价值来讲,有“中华第一城”尊号的郑州商城高于后者,不过,就其历史的事件性、故事性而言,后者无疑多一层文化积淀。
58岁的耿永卫说,楚汉相争时,刘邦便是从这西城门悄悄逃逸,其替身纪信则率众出东门诈降。现古荥镇纪公庙村有纪公庙一座,就是缅怀纪信的。当地人说起纪信,如数家珍,敬仰有加。纪公庙村的王全成老人讲:古荥闺女出嫁单单就不打西门出,是个回避,也含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