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海天干饭节是什么? 填仓节的图片赏析

海天干饭节是什么?填仓节的图片赏析

哈尼族新米饭节是什么哈?

西双版纳哈尼族合实扎节-西双版纳旅游,“合实扎”是西双版纳哈尼语,意思是吃新米饭,可称为尝新节,这个节日,有记录为合夕扎的,有记录为厚实扎的,这是语音转写时用字的不同,实际上是一个节日。

云南省西双版纳哈尼族的合实扎节,在每年秋风送爽,即将开镰收割时举行。秋收开始以前,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族的各个村寨的嘴玛先收回一些黄谷,舂出新米,备办酒席,煮一餐新米饭请全寨村民尝鲜。云南省西双版纳旅游景点哈尼族登上嘴玛的竹楼象征性地品尝上一点新米饭,会唱歌的人便用歌声颂扬:

你家的新米饭香得让人流口水,你家的米酒醇得让人心醉。

鸡汤甜进了心窝,猪肉肥得冒油,

这样好的饭菜呀,一年只能品尝一回。

参加尝新的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族围着饭桌,边尝新边歌唱。从吃的新米饭唱到穿的新衣裳再唱到竹楼,尽情歌颂嘴玛,唱得嘴玛喜笑颜开。

在嘴玛家尝过新以后,各家各户也开始准备尝新。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的哈尼族从自家的田地里收回一些成熟的谷穗,将其中谷粒最饱满、结实最多的选出3穗来保留在屋里。其余谷穗晒干舂出新米,蒸一甑新米饭,杀鸡置酒,请亲朋好友和寨内乡亲尝新。尝新以前,先用新米饭供祭一下祖先,寓意让祖先首先品尝,然后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再一起品尝,就连婴儿也要让他品尝一口。还要拿些新米饭喂家畜、家禽,表示家中畜禽也尝了新。

尝新米饭这天,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族的家家户户都要互相邀约亲友到自己家进餐,并把可口食物摆在桌上任人品尝。据说,云南省西双版纳旅游景点哈尼族参加尝新的人越多,收成会越好。尝过新米饭以后,各家各户便抓紧时间进行秋收。

天苍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

农历正月廿五日,俗称"填仓节",也叫"天仓节",是旧历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尾声了。满意给个赞吧

农历正月二十五是满仓节,满仓节是从何而来呢?

1、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是仓王爷的生日。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

2、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3、满仓也叫添仓,语音当年要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这就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良好愿望。

4、有的地方添仓节,做"雨灯灯",灯灯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个,小碗大小,每个灯顶端捏一个灯盏,灯盏边缘捏一个小豁口,每个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个月。

5、满族的添仓节时,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匹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扩展资料:

填仓节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我国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未收。可是封建帝主不顾黎民百姓死活,同往年一样,横征暴敛,弄得怨声载道,饿殍遍野。却说有个看守粮仓的官吏,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将粮仓打开,救济了百姓。

他知道这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放把大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这件事正发生在正月二十五。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好心的官吏,重补被烧坏的“天仓”,就决定这一天为填仓节。

后人为了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的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并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来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现在这些习俗已经消失,但填仓佳话却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提醒人们从这天起清仓扫囤,晾晒种子,整修农具,准备春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满仓节

填仓节吃什么

农历正月二十五,这一天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填仓节。民俗专家说,传统的填仓节体现了人们祈盼过上鱼米满仓,五谷丰登的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

填仓节吃干饭、喝面汤的习俗,香喷喷的小米饭,滑溜溜的杂面汤。每年正月二十五,在一些地区农村有吃米饭、杂面汤的习俗。

所谓填仓,就是在正月二十五的黎明早起,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边放一些五谷杂粮。还有的人家在填仓节这天熬鲫鱼汤,有“犒劳爱吃鱼的猫看护粮囤有功”之意。还有的人家在吃饭时,把自家养的鸡全部散放到院中,让他们饱餐囤中美食。在天津等一些地方,这一天,要吃饺子或合子,吃饺子为填仓,吃合子叫盖仓,以期希望来年收成好,粮食填满仓房。

民俗专家表示,填仓节源于何时很难考证,但这个节日充分体现出民间百姓祈盼过上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朴素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