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化

什么是不单对西方政治思想做出的最大贡献?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

什么是不单对西方政治思想做出的最大贡献?当代西方政治思想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西方最早创立独立的政治学体系的思想家,是古希腊奴隶主中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代表。他对城邦国家的产生、本质和目的做了系统地论述。

  1 .国家产生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产生基于人的本性,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有天然要过道德生活的愿望。

  2

.国家产生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自然赋予人的本性是过国家生活,但是任何事物的本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只有当它发展到最高阶段时,才充分显露出它的本性,社会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指出;国家在产生过程中经历了家庭、村落而最终形成了高级完备的社团,它是人的本性的最充分体现。个人只有作为城邦的组成部分,才能满足其自给自足的生活。

  3

.城邦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至高广涵的社会团体,它是行业与职能相异的许多分子的集合,是由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向职业、家庭等参加而组成的有机的整体。

  4

.城邦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社会生活包括许多内容,城邦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便于交换,防止互相损害等等。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道德的良善,即以城邦协调各人的功能,导致人类的优良生活。个人和城邦的主要和最终目的都是谋取优良的生活。这是城邦区别于其它社会团体的本质所在。

  5

.学说的意义。亚里士多德首次从政治学的意义上讨论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等一系列的重要课题,为这门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理论。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

  1

.政体的定义:政体就是城邦的最高政权组织,是城邦一切组织的依据。政体又关涉到全邦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公民的生活规范。所以政体是城邦的决定因素,它决定城邦性质。

  2

.划分政体的标准。第一是宗旨,看政体是照顾全邦人民的共同利益,还是只照顾一个人、少数人或平民群众的私利。前者为正宗政体,后者为变态政体。第二是人数,看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这样共划出二类六种政体。即正宗政体三种,有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又有变态政体三种,它们是僭主制、寡头制和平民政体。

  3

.政体三要素。亚里士多德还指出,一切政体都包含有三个要素,即议事部分、行政部分和审判(司法)部分。各个要素的组织如不同,也会导致政体的不同。只有当三个要素都有良好的组织时,相应的政体才是良好的。

  4

.理想政体。亚里士多德认为,三种变态的政体都是不良的政体,对任何社会都不适宜。至于三种正宗政体,亚里士多德主张要视社会实际情况来决定。他认为君主政体与贵族政体己经过时,唯有他所认为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共和政体宜于实行。因为在一切城邦中,所有公民可分为极富、极贫和处于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三部分。中产阶级占居城邦公民大多数,可以调和贫富两极的对方,稳定战邦的政治。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实质是想建立以中等奴隶主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以挽救城邦制度的危机。

  5

.政体变革思想。亚里士多德还对政体的变革做了分析。他认为变革有两种;一是以较好的新法代替旧法。他认为,成文法不应一成不变,但变革要慎重,如轻率的变革必然消灭民众守法的习性。二是政体的变革,即由于治理不当引起政体的变革,由内讧诉之武力,演化为革命,革命使现行政体变革或是政权由另一个党派控制。

  (三)亚里士多德的治国原则思想

  1

.必须实行法治。他认为法治优于人治。法治的特点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由于人本性易于感情用事,而法律恰恰是没有感情的。即使统治者才德卓绝,一切政务还得以整部法律为依归。只有在法律所不能包括或不够周详的问题上,才让个人运用其理智。法治有两重意义:一是制定良好的法律。法律应根据政体来制定;二是普遍的守法。认为为政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订立法律后,使执政者和下属官员不能假借公职谋求私利,又使各部分成员各得其所,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2

.主张公民轮番为政。认为公民具有平等的地位,所以不能使某些人终身作统治者从事治理工作,而是应该由大家参与政治。当然公民不能同时作统治者,他们必须按照规定的时期或其它轮流的程序交替执政,间时安排好执政者轮流退休,使他们征退休之后和其他同等公民处于同等的地位。

  3 .城邦的建立要选择优良的地理位置。城邦建立时应考虑到城邦的内外联系,城邦内部的各种设施的安排以及军事防卫等各种因素。

  4

.城邦的人口和疆域应大小适应。认为城邦不一定非要人口众多,这样安排易于维持普遍良好的秩序,而且城邦也有能力供养,达到自给自足。土地疆域要大小适度,一是有利于全体居民的生活;二是便于军事防卫。

  (四)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重要地位

  亚里士多德的一整套政治思想并不能挽救古代希腊城邦制度,但却深刻地影响着 2000

多年来的西方政治思想。惟其如此,他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一,他开创了西方传统政治学体系,最早地从体系上区分了政治学和伦理学,从而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亚里士多德江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他指出了伦理学与政治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前者研究个人的善,后者研究人群的善,并认为后者是最高的科学。尽管他还没有严格地把政治和伦理分开,但他最早使政治学独立于伦理学而自成体系。

  第二,他创立了用归纳法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在此之前,柏拉图的研究方法是从抽象的理念出发,通过玄想与演绎,阐述政治见解。亚里士多德则不同,他从实际出发,在收集与研究大量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种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然后再归纳出政治理论,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这就为后人研究政治问题提供了另一种方法。

  第三,他提出了—系列独到的政治观点。他关于国家的起源、目的、性质等观点对以后西方政治学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影响。他关于政体的理论,则影响了更多的西方政治思想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政体的异同决定城邦的异同”这类观点,片面地强调政治制度作用,甚至得出“政治形式决定一切”的结论。在政体分类问题上,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直接沿用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另外,亚里士多德关于法律、关于公民、关于“防止革命”的论述,也为西方政治思想家奉为圭臬。

参考资料:zhidao.baidu/link?url=8gHrpQ6oZJOMEN2_8GwG5vVdFmTPfba37VJ6sy0SWBDg4_jQ8lcsWiQSusCXWX8cs0pxmhZD7syqhjQ6ZE2Yci7aWiJboB1F8AuthRLaHCa

尼采 康德 斯诺宾莎 柏拉图 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 叔本华 的贡献

尼采:存在主义的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海德格尔谓之为西方形而上学的最顶峰,对后世西方政治也有一定的影响。

康德,近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不可知论者,其“批判哲学”对学术界的影响巨大。

斯宾诺莎:影响深远的理性主义哲学家,泛神论者。

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绝对精神"的体系代表了德国唯心主义的最高成就,辩证等思想直接影响了马克思和后世。

柏拉图: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理念论”等哲学、政治思想等对后世影响巨大,绵延千年。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对逻辑学、形而上学、政治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均影响很大。

叔本华:唯意志主义哲学家,悲观论者,影响到后世的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主要哪些人

1. 智者 智者是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在希腊城邦出现的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智者向人们传授有关 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以及相关的参政知识,包括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广泛的领域, 同时向人们收取学费。作为首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 进行广泛的探讨,阐述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推动着政治思想走向繁荣,他们将希腊学术 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他们的活动以雅典为中心,同时遍及其他一些主要城邦。 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他们几乎都没有完整的著 作流传下来,其思想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思想活跃,不囿成见,大胆质 疑前人的成说,对政治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的思想成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 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2.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他与智者 一起推动希腊学术从自然到人文的转向。探究事物的本性,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 拉底的重大贡献,也是苏格拉底理念论思想的直接来源。苏格拉底将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提 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为其弟子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创造宏大的政治 哲学体系创造了前提。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则是城邦政治的 根本,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他主张贤人政治,认为 政治是专门的技术和艺术且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这些思 想后来为柏拉图所继承。 

3. 柏拉图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的政治哲学家。青年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成果,他设计出自 己心中的理想国家,并提出以社会分工原则为基础建立正义城邦。柏拉图著作颇丰,且是西 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他大部分著作与政治学有关,集中 阐述政治哲学的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其中《理想国》最负盛名。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哲 学家能够国家最高权力之上。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中,哲学家垄断全部政治权利且处 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除在城邦权力之外。哲学家执政 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也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4.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系统探讨城邦 的起源性质目的等诸多理论问题,对各种类型的城邦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其思想代表希腊 城邦高度发达的政治成就。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学术的集大成者,也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 总结者。其著作包括《政治学》和《雅典政治》。《政治学》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他以雅典城 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分别论述城邦的起源、目的和本质,理想城邦的原则,城邦的性 质以及现实城邦等问题。《雅典政治》是亚里士多德对158 个城邦政治制度调查分析而形成 的雅典城邦政治制度史。亚里士多德之前,政治学没有成为独立的学科,亚里士多德注重对 知识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全面的把握,对人类知识首次进行系统的学科分类。他把学科分为理 性科学、实践科学和创制科学,政治学属于实践科学。亚里士多德第一次使政治学从其他学 科中独立出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同时他也确立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对政治学的 基本范畴和原理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并创立独立的政治学学科。

求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试题

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4.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25.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26.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A.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强弱 B.国家投入资金的多少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27."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28.社会进步是指( ) A.社会阶级的消灭 B.社会经济的变化 C.社会风气的好转 D.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9.人生理想是人为自己设定并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是人所憧憬和向往的美好未好,其根基是( ) A.个人的政治态度 B.个人的主观意志 C.个人的文化素质 D.现实的社会实践 30.在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 A.主观意志的产物 B.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动 C.对必然性的否定和超越 D.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E.使哲学成为"科学之科学" 3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E.辩证否定的观点 34.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 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 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E.新事物中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35.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E.感觉具有形象性,概念具有抽象性 36.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 ) A.劳动创造了人脑 B.劳动创造了人手 C.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D.劳动产生了意识和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 E.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37.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E.社会关系因素 3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的有(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B.人类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规律的实现 C.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社会规律 D.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E.人的活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39.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 ) A.个人为社会作贡献,能够得到社会的赞扬和好评 B.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为了从社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C.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D.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E.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4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交往的含义的有( ) A.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交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D.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E.交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总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42.简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43.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44.简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 45.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46.试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7.说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以及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