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等式成立的方法,请问如何证明图中给出等式成立?
构造函数,利用单调性证明 过程如下图:
2.5元=25角=5角*5角=50分*50分=2500分=25元.所以5元=50元.
在等号上划条线使之成为不等号
证明等式成立的方法
1较自然的方法就是左边化简变形之后等于右边. 2若式子左边大于等于右边,同时右边也大于等于左边. 集合是左边包含右边,同时右边也包含左边. 3逻辑性的证明用反证法,假设不恒等再推翻假设.暂时只想到这些.
可以先假设等式不成立,先算等式左边的,推出右边的就是证明等式成立的过程
证明:由题意a ≠ b,b ≠ c,c ≠ a,因为0x = 0 => [(b2 – a2) + (c2 – b2) + (a2 – c2)]x = 0 => (b – a + c – b + a – c)x2 + [(b – a)(b + a) + (c – b)(c + b) + (a – c)(a + c)]x = 0 => (b – a + ...
正切恒等式的证明
1较自然的方法就是左边化简变形之后等于右边. 2若式子左边大于等于右边,同时右边也大于等于左边. 集合是左边包含右边,同时右边也包含左边. 3逻辑性的证明用反证法,假设不恒等再推翻假设.暂时只想到这些.
简单的恒等式一般是从等式一边证到等式另一边 复杂的恒等式一般是“两面夹击,中间会师”.方法上要用到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简单恒等式等多次.有三角形背景的恒等式要考虑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等.如果从角度关系入手较难,可以考虑把角度变量代换成边长、内切圆半径、外切圆半径或多个变量整体用面积表示.还可以考虑在恒等式两侧同时乘上一个量,找几何意义
证明:∵左边=sinα cosα ?sin2α cos2α sin2α cos2α ?sinα cosα ? 3 cos2α=sinαsin2α sin2αcosα?cos2αsinα ? 3 cos2α=sinαsin2α sin(2α?α) ? 3 cos2α=sin2α? 3 cos2α=2sin(2α-π 3 )=右边,所以等式成立.
证明等式成立的格式
一个推论,利用拉格朗日恒等式可以证明柯西不等式,好了,下面开始给你证明.' 有一个适合中学生的拉格朗日恒等式: [(a1)^2+(a2)^2][(b1)^2+(b2)^2]= [(a...
设f(x)=arcsinx+arccosx,∵f(x)在[-1,1]连续,在(-1,1)可导∴f'(x)=1/√(1-x^2)-1/√(1-x^2) 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一定可以在[-1,1]中找到一个a点使得 f(a)=[f(1)-f(-1)]/(1-(-1)) ∵导函数等于0 所以f(x)是常系数函数 即f(x)=a∴x=0时 f(0)=arcsin0+arccos0=π/2∴恒等式成立 向左转|向右转
1较自然的方法就是左边化简变形之后等于右边. 2若式子左边大于等于右边,同时右边也大于等于左边. 集合是左边包含右边,同时右边也包含左边. 3逻辑性的证明用反证法,假设不恒等再推翻假设.暂时只想到这些.
常用组合恒等式证明
^^(1+1)^n=(nC0+nC2+nC4+……+nCn)+(nC1+nC3+nC5+……+nCn-1)=2^n(1-1)^n=(nC0+nC2+nC4+……+nCn)-(nC1+nC3+nC5+……+nCn-1)=0 解得 nC0+nC2+nC4+……+nCn=nC1+nC3+nC5+……+nCn-1=2^(n-1)
1. C(r,r)+C(r+1,r)+C(r+2,r)+…+C(n,r)=C(r+1,r+1)+C(r+1,r)+C(r+2,r)+....+C(n,r)=C(r+2,r+1)+C(r+2,r)+...+C(n,r)=C(r+3,r+1)+....+C(n,r)=C(n+1,r+1)2. C(n,1)+2C(n,2)+…+nC(n,n)...
1较自然的方法就是左边化简变形之后等于右边. 2若式子左边大于等于右边,同时右边也大于等于左边. 集合是左边包含右边,同时右边也包含左边. 3逻辑性的证明用反证法,假设不恒等再推翻假设.暂时只想到这些.
证明等式的方法有哪些
1较自然的方法就是左边化简变形之后等于右边. 2若式子左边大于等于右边,同时右边也大于等于左边. 集合是左边包含右边,同时右边也包含左边. 3逻辑性的证明用反证法,假设不恒等再推翻假设.暂时只想到这些.
证明:由题意a ≠ b,b ≠ c,c ≠ a,因为0x = 0 => [(b2 – a2) + (c2 – b2) + (a2 – c2)]x = 0 => (b – a + c – b + a – c)x2 + [(b – a)(b + a) + (c – b)(c + b) + (a – c)(a + c)]x = 0 => (b – a + ...
简单的恒等式一般是从等式一边证到等式另一边 复杂的恒等式一般是“两面夹击,中间会师”.方法上要用到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简单恒等式等多次.有三角形背景的恒等式要考虑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等.如果从角度关系入手较难,可以考虑把角度变量代换成边长、内切圆半径、外切圆半径或多个变量整体用面积表示.还可以考虑在恒等式两侧同时乘上一个量,找几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