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风俗 重阳节有什么风俗和忌讳
更新时间:2025-11-02 13:52:02•作者:梦栩•阅读 6908
重阳节的起源与意义
重阳节,又称“踏秋节”或“老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这个节日的名字来源于《易经》中的“九”为阳数,而“九九”则是双阳相逢,象征着吉祥和长寿。据史书记载,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人们在这一天登高避灾,祈求平安。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逐渐演变成一个集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多种风俗于一体的节日。

登高远眺的传统
登高是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古人认为,九月初九阳气最盛,登高可以避邪驱灾。这一习俗在唐代尤为盛行,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生动描绘了重阳节登高的情景,也表达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依然保留着这一传统,纷纷选择在这一天登上山顶或高楼,欣赏秋天的美景。
赏菊与饮菊花酒
重阳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是赏菊和饮菊花酒。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长寿,因此在这一天赏菊成为了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式之一。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提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句诗不仅展现了人们对菊花的喜爱,也反映了重阳节赏菊的传统。此外,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必备饮品之一。据说饮菊花酒可以驱邪避灾、延年益寿。因此,许多家庭会在这一天准备菊花酒,与亲朋好友共饮。
佩茱萸与祈福
佩茱萸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茱萸是一种具有浓郁香气的植物,古人认为它可以驱邪避灾、保佑平安。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囊……以辟恶气而御初寒。”因此,每到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佩戴茱萸囊或在家中插上茱萸枝条以祈求平安健康。这一习俗至今仍在一些地区保留着,成为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