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

轻微逃逸得到对方谅解能撤案吗

轻微逃逸的定义与背景

在交通法规中,“轻微逃逸”通常指的是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未立即停车处理,而是选择离开现场。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驾驶员一时慌乱,或者认为事故并不严重,甚至可能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然而,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逃逸行为本身已经违反了法律。尽管如此,如果逃逸行为确实属于“轻微”范畴,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事情往往还有转圜的余地。

轻微逃逸得到对方谅解能撤案吗

对方谅解的法律意义

在交通事故中,受害方的态度往往对案件的最终处理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受害方愿意谅解逃逸者,这不仅体现了双方的和解意愿,也可能为案件的撤销提供法律依据。例如,在一起轻微碰撞事故中,受害方可能只是车辆轻微受损,且驾驶员事后积极联系并表达了诚恳的歉意。在这种情况下,受害方可能会选择不追究法律责任。法律上,这种谅解可以作为减轻处罚或撤案的重要因素之一。

撤案的可能性与条件

那么,轻微逃逸后得到对方谅解是否一定能撤案呢?答案并非绝对。虽然受害方的谅解是重要的一环,但案件的最终处理还需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事故是否造成了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程度、逃逸者的态度等都会影响案件的走向。在一些案例中,即使受害方表示谅解,但如果逃逸行为已经触犯了较为严重的法律条款,案件仍可能无法撤销。因此,撤案并非仅仅依赖于对方的谅解意愿。

实际案例分析

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张某在一次晚间驾驶中不慎与一辆电动车发生轻微碰撞。由于当时天色已晚且张某一时紧张,他选择了离开现场。事后张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联系了电动车主李某。李某发现车辆仅有轻微刮痕且无人受伤后表示愿意谅解张某的行为。经过双方协商和交警部门的调解后,案件最终得以撤销。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当事故后果较轻且双方达成和解时,撤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