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情感

1986年北京房价 北京周边最便宜的房子

那个年代的北京,房子不是用来炒的

1986年的北京,房子还没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那时候,人们关心的更多的是怎么吃饱饭,怎么穿暖衣。房价?那是个什么东西?在北京的老胡同里,大家住的都是单位分的房子,或者是祖上传下来的四合院。谁也没想过,有一天房子会成为让人头疼的“大问题”。

1986年北京房价 北京周边最便宜的房子

那时候的北京房价,用现在的话说,简直是“白菜价”。一套普通的房子,价格大概在几千元到一万元之间。你没听错,就是几千元!放在今天,这点钱连个厕所都买不起。但在当时,这可是普通工人好几年的工资。不过,那时候的人们也没什么买房的压力,毕竟大家都住得挺好,谁也不急着换大房子。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1986年的北京人还没听说过“炒房”这个词。那时候的房子不是商品,而是生活必需品。大家买房的目的很简单:找个地方安家落户。没有人在意房价涨不涨,也没有人想着靠房子发财。毕竟,那时候的工资水平也就那样,谁有闲钱去炒房呢?

那时候的房子也不像现在这么“高大上”。很多老北京人住的都是平房或者筒子楼。房间不大,设施也简单,但大家住得其乐融融。邻居们经常串门聊天,谁家做了好吃的也会分给邻居尝尝。那种温馨的邻里关系,现在的大楼里可真是少见了。

房价虽低,但也不是随便买的

虽然1986年的房价低得让人羡慕,但也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那时候的房子大多是单位分配的福利房,个人买房的选择并不多。如果你想自己买一套房子,手续可不简单。首先得有单位的证明信、户口本、结婚证等一系列文件。然后还得去房管局排队登记、审核资料、交钱办手续……整个过程繁琐得让人头疼。

而且那时候的房子也不像现在这么多样化。商品房的概念还没普及开来,大家能买到的房子大多是老旧的平房或者筒子楼。虽然价格便宜,但居住条件确实不怎么样。很多人宁愿等着单位分房,也不愿意自己花钱去买那些“破旧”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