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职业

我一直保持低工资不就不用纳税了吗,这样多好啊?(工资的个税是怎么扣的,为什么我工资多时扣的少,工资少时反而扣的多了?)

我一直保持低工资不就不用纳税了吗,这样多好啊?(工资的个税是怎么扣的,为什么我工资多时扣的少,工资少时反而扣的多了?)

工资的个税是怎么扣的,为什么我工资多时扣的少,工资少时反而扣的多了?

因为从2019年1月1日起,个税将改成预扣交税,个税很有可能会按月逐步增加。

因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给出的解释,具体每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其中,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所以,你1月份应交个人所得税为:

(7862.98-5000-2100)×3%=22.8894

2月份应交个人所得税为:

(7862.98+2月份应发工资-5000×2-2100×2)×3%=nn

3月份应交个人所得税为:

(7862.98+2月份应发工资+3月份应发工资-5000×3-2100×3)×3%=xx

以此类推,计算4月份及以后月份,有可能以后交的税会越来越多。(上述计算时注意对照预扣率)。

工资低,员工不愿交社保,企业如何处理规避风险

由于依法缴纳社保是国家强制性规定,因此,面对部分员工不愿缴纳的情况时,企业还是需要慎重斟酌的。

因为即使员工承诺“不缴社保”是自愿的,且签订了相关协议,也将因违反强制性规定而归于无效。

一旦被追责,可能付出的代价远比即时处理要大得多。

所以,还是动员员工按法律规定办理为好。

工资哪些项目不用交个人所得税

工资中免交个人所得税的项目包括:

一、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补贴、津贴;

二、离、退休人员工资薪金所得;

三、延长离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从单位取得的工资、补贴等;

四、个人福利费;

五、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

六、差旅费津贴;

七、误餐补助;

八、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

九、五险一金;

十、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工资薪金所得;

十一、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十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

十三、远洋运输船员工资薪金所得;

十四、附加减除费用。

扩展资料:

2018年8月29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了该草案。新个税法拟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拟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至5000元/月,并适用新的综合所得税率。

2018年8月31日,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新个税法规定,历经此次修法,个税的部分税率级距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

多项支出可抵税。今后计算个税,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新个税法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2019年2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部门回应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后纳税记录有关问题,个税零申报并不影响纳税记录连续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

拿工资也要交税么?

当然要交了,1500元以上就要交了